烘托渲染(烘托和襯托)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7-04 17:20:35

烘托

烘托渲染(烘托和襯托)

寫作時先從側麵描寫,然後再引出主題,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。

一、以物烘托人。如《詩經?秦風?蒹葭》中首章的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”,次章的“蒹葭淒淒,白露未晞”,末章的“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”,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淒清到泛白,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,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,心境十分寂寞。高適的《別董大》首二句“千裏黃雲白日曛,北風吹雁雪紛紛”,直接狀寫眼前之景,展示出一幅暮日黃昏、沙塵漫天、遙空斷雁、大雪紛飛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象。通過這送別時的環境描寫,烘托出離愁別恨的低沉氣氛。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中,琵琶女第一曲彈完,“東船西舫悄無言,未見江心秋月白”。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於動人的藝術境界中,醉心神往的情思,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。

二、 以人烘托人。如著名的漢樂府民歌《陌上桑》,對羅敷外貌的描寫:“行者見羅敷,下擔捋髭須;少年見羅敷,脫帽著綃頭。耕者忘其犁,鋤者忘其鋤;來歸相怨怒,但坐觀羅敷。”作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,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麵描寫,而是通過描寫行者、少年、耕者、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歎、讚賞、癡迷等各種反應,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,把讀者的聯想向篇處延伸、擴散,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效果。難怪茅盾先生讚揚道:“不寫羅敷的美貌,而羅敷的絕世美貌躍然紙上,這真是前無古人的藝術描寫。再如蘇軾的《念奴嬌?赤壁懷古》,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,卻從“千古風流人物”說起,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“多少豪傑”,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,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——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發。

三、 以物烘托物。如王維的《鳥鳴澗》,“月出驚山鳥,時鳴春澗中”,描繪出一幅極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圖。在這春山中,萬籟都陶醉於那種夜的色調、夜的寧靜裏了。因此,當月亮升起,給這夜幕籠罩的空穀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,使幽穀前後景象頓時發生了變化,這時習慣於山穀靜默的鳥兒,似乎連月出也帶來新的刺激,居然鳴叫起來。這種以鬧襯靜的寫法,不僅沒有破壞春山的安謐,反而襯托得春夜山澗更加幽靜。再如王籍的《入若耶溪》,“蟬噪林逾靜,鳥鳴山更幽”,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靜,唯有不時傳來一兩聲“蟬噪”、“鳥鳴”。靜寂,本是無聲,有聲則打破了靜寂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一兩聲“蟬噪”“鳥鳴”,山林愈發顯得幽寂了。作者有意識地運用“蟬噪”“鳥鳴”之動來烘托一種靜的境界。由此可見詩人匠心獨運之功。王籍在這裏通過“寂外有音”的烘托藝術手法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,令人神往不已。

①新來瘦,非關病酒,不是悲秋。(李清照《鳳凰台上憶吹簫》)

②秋天的後半夜,月亮下去了,太陽還沒有出,隻剩下一片烏藍的天;除了夜遊的東西,什麽都睡著。華老栓忽然坐起身,擦著火柴,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,茶館的兩間屋子裏,便彌滿了青白的光。

襯托

為了突出主要事物,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麵的、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,這種“烘雲托月”的修辭手法叫襯托。運用襯托手法,能突出主體,或渲染主體,使之形象鮮明,給人以深刻的感受。

造句:這樣的雨天,烘托出了她憂鬱的心情。這兩株憔悴的梅花襯托出了繁茂的桃花。

“襯托”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,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。“襯托”分為正襯和反襯。

正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條件來襯主體事物,比如李白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:“天姥連天向天橫,勢拔五嶽掩赤城。天台一萬八千丈,對此欲倒東南傾。”這裏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天姥山怎樣高,而是用以高峻著稱的五嶽、天台來襯托天姥山,從而把天姥山寫得聳立天外,直插雲霄,壯麗非凡。

反襯是指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主體事物,比如1999年高考試題選取了杜甫的《漫成一首》:“江月去人隻數尺,風燈照夜欲三更。沙頭宿鷺聯拳靜,船尾跳魚撥剌鳴。”其中“船尾跳魚撥剌鳴”一句就用了反襯。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一個靜字,此句卻寫動、寫聲,似乎打破了靜謐之境,但給讀者的實際感受恰好相反,以動寫靜,愈見其靜,以聲襯靜,愈見其靜。詩句“蟬躁林愈靜,鳥鳴山更幽”說的就是這個意思。

正襯: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來襯托,如以動襯動,以靜襯靜,以樂襯樂,以哀襯哀,即“綠葉襯紅花”。白居易有《錢塘湖春行》一詩:“孤山寺北賈亭西,水平初平雲腳低。幾處早鶯爭暖樹,誰家新燕啄春泥。亂花漸欲迷人眼,淺草才能沒馬蹄。最愛湖東行不足,綠楊陰裏白沙堤。”此詩以西湖生氣勃勃之景,從正麵襯托出詩人的欣喜之情。此外,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宮粉黛無顏色”(白居易“長恨歌”)以六宮後妃之美襯玉環更勝一籌的美。

反襯用相反的事物來襯托,如以動襯靜,以樂襯哀,以醜襯美。《謝亭送別》 唐代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,紅葉青山急水流。日暮酒醒人已遠,滿天風雨下西樓。上聯以“紅葉青山”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,反襯詩人離愁別恨。《薑齋詩話》說:“以樂景寫哀,以哀景寫樂,一倍增其哀樂。此外,“月出驚山鳥,時鳴深澗中”(王維《鳥鳴澗》)以鳥之“驚”、“鳴”反襯春山“夜靜”。

1.正襯: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 《贈汪倫》李白;

2.反襯:他的年紀小,器量可大。(以年紀小襯托誌向大)

區別:烘托是從周圍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寫對象,是渲染;襯托是兩件相同的事物,進行比較,有正麵比較和反襯,突出描寫對象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顶: 74踩: 1696